这是我的第二篇手机摄影攻略。说是攻略,其实重在分享,下面我把曾经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展示一下,把拍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如能旁征博引,启发思路,那就最乐意不过。

在分享之前,强调一下手机拍摄的几个前提:

1、手机的图像传感器底小决定了画质不能和相机相提并论,因此能在保证最好的光照情况下拍摄为佳;

2、手机镜头的体积和光圈大小决定了景深效果不能和相机相提并论,因此要避重就轻,以构图为重;

3、手机系统的丰富生态圈决定了手机最大的优势——即时分享,丰富强大的后期,因此我们要多运用后期软件弥补手机画质的短板;

4、手机的交互模式和社交软件的观看模式决定了手机拍摄采用竖构图拍摄的方法是最好的;

5、景深后期算法、美颜效果和如何运用美图秀秀修出网红脸不在本文的讨论之中。


线条构图

包括引导线构图、对称构图

这四张拍摄旋梯的照片是典型的引导线构图法则,运用旋梯的引导线条吸引观众的视觉重心。拍摄的技巧在于把旋梯的线条放置在构图的边缘处,能够很自然地得到一张引导线构图的照片。

49875627.jpg

49875629.jpg

49875630.jpg

49875628.jpg

采用iPhone 7Plus拍摄

这四张拍摄的题材各有不同,包括了人像,不过有一个共同的法则是采用了对称构图。顾名思义,就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这种构图非常适合用于表现主体的结构呈现出规律性的照片,因此采用对称构图法则能够把画面的平衡做到恰好。

49875631.jpg

49875632.jpg

24606787.jpg

49875633.jpg

采用iPhone X拍摄

剩下的这几张可以看作以上两种构图法则的综合,因为结合运用了两种构图方式的特点,主体并不一定位于对称位置或者引导线的位置,但在视觉感受上能够营造出舒服的氛围。在一些具有空间透视感强烈的场景、光比强烈的场景(明暗泾渭分明)中,可以尝试多多摸索这种多重构图的方法。

49875634.jpg

49875635.jpg

49875636.jpg

24606783.jpg

采用iPhone X拍摄


“三分之一构图”法

这种构图的命名是我自创的,所以我加了个双引号,实则在摄影圈中如何表达,有很多人说也算是黄金分割比例构图的一种,但我觉得接地气一点来说的话,还是叫“三分之一”构图法为佳。

49875637.jpg

49875638.jpg

24606764.jpg

49875639.jpg

49875640.jpg

49875641.jpg

采用iPhone XR拍摄

采用这种构图方法的场景,大部分都用于表达大自然。在这种拍摄中我们多数采取竖构图的模式,这在文章一开始的前提中也有提及,我们尽量以天空占据三分之二的构图,保持水平以确保画面重心平衡,这样就能得到一张“三分之一”构图的照片,这里的三分之一,强调的是地面占据三分之一的比例。


正方形构图(1:1构图)

正方形构图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构图办法,最早诞生于胶片时代的120中画幅6X6相机,iPhone中原生相机也自带这种构图模式。用这种构图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目前很多社交软件发图的预览模式都是1:1模式的,所以你拍摄的照片如果采用了正方形构图的话,那么在发表的效果就是别人预览的效果,对于经常混迹社交圈的盆友来说非常有帮助。

49875642.jpg

24606766.jpg

24606763.jpg

49875643.jpg

24606785.jpg

正方形构图和前面说的对称式构图有点相似,因为本身照片的画幅就是1:1,所以用对称式构图的方法来表达主体就是最合适的,这对于建筑、物体和人像来说都具有普适性。

49875644.jpg

49875645.jpg

49875646.jpg

毫不夸张的说,我手机上的照片有60%都是采用正方形构图的,因为这样你拿起手机就能拍,头脑里不用想太多构图的事。初学者先学习掌握正方形构图,再逐步掌握其他构图方法,是最稳的。在熟练掌握了正方形构图后,也可以运用一点简单技巧,比如上面案例中的多重曝光和镜像构图等,让平庸的画面增添一份生气。


49875647.jpg

49875648.jpg

其他运用正方形构图的一些案例,不再一一述说。



用最简单干净的方法拍摄人像

爱好者们举起相机拍人像的时候,都会说大光圈和无脑虚化,所以这篇文章里不讨论景深,毕竟现在手机无法从物理上营造出和相机镜头一样的浅景深效果,后期的算法不再本文的讨论行列,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如何在前后皆实的情况下用手机拍摄好看的人像?

第一个办法是环境优先,突出光影效果


24606759.jpg

好天气、光线通透、大光比的场合,都能在保证手机画质的同时营造出光影的氛围。像这张照片采用iPhone 7Plus拍摄,在一个废弃的厂房里。下午的天气非常好,阳光透过窗户撒射进尘埃满满的厂房里,自然就形成了丁达尔效应,所以这个时候拍逆光剪影人像就有了不一样的质感。


49875649.jpg

49875650.jpg

或者以画面的极度简单干净来换取重点突出人物,在描绘大场景和自然环境中适用,另外在具有结构规律的建筑也能够突出人的姿态。

24607471.jpg

24607475.jpg

49875651.jpg

49875652.jpg

49875653.jpg

环境人像的强调的是人与周遭事物的互动。用身边可以运用的元素去丰富画面语言,谁说人像一定要有虚化才好看呢?

49875654.jpg

49875655.jpg

其他一些案例,不再一一讨论。其实我用手机拍摄人像照片的目的很明显,依然是以简单、干净、规律的构图去拍摄,这种照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艺术的氛围,脱离世俗。或者,你也可以就把手机拍的当做是正片的花絮,两种不同风格的照片,各有特点。


扫街利器

手机是最好的扫接工具。以下的照片纯粹分享,如果有问题想咨询我如何拍摄扫街的照片,可以私信我。

49875656.jpg

49875657.jpg

49875658.jpg

49875659.jpg

采用iPhone XR拍摄

49875660.jpg

49875661.jpg

49875662.jpg

24614001.jpg

采用iPhone 7Plus拍摄

扫街这件事情,真是太好玩了,摄影的意义,本来就在于记录时代和时代发生的事。


最后的一些简单的教程

文章快到结尾了,虽然这篇严格来说只是一篇手机摄影照片的分享文章,但有几个后期的小技巧还是要分享给大家的。

24606784.jpg

这张是后期处理好的照片,先给大家看一看原图。

49875663.jpg

这是用iPhone7 Plus拍摄的照片。白平衡偏暖,画质的细节丰富,后期的空间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后期要做的就是大幅调整曝光和对比度,让画面显得更干净。我们进VSCO调整以上思路,如下图。

49875664.jpg

最后套个自己喜欢的滤镜,我个人觉得这张的色温要偏冷好看一点,所以就采用了A8滤镜,同时把白平衡降低。

49875665.jpg

一张采用iPhone XR拍摄于梅州兴宁的照片,下面看看我如何让这张照片的色调呈现出与城市一致的怀旧胶片感。

49875666.jpg

49875667.jpg

滤镜是VSCO的精髓,可以模拟胶片时代的色彩质感,在后期方面着重表现光影,所以要对曝光和对比度进行调整。在色调分离方面,紧记高光和阴影的冷暖互补即,这里划重点。

49875668.jpg

目前包括VSCO和泼辣修图,都可以单独对色彩通道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如果想把天空的蓝色调整一下,完全可以只利用VSCO就做到这种效果,省去了我们打开电脑的麻烦,这也恰恰是手机摄影和修图的魅力。

49875669.jpg

49875670.jpg

另外在构图方面,以1:1构图为例,保持对称,纠正水平畸变,这样整个画面就稳了,可以给人舒服的视觉。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